各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局、人社局、总工会,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技工技师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六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现将学生赛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职教育工匠 双创筑梦想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社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总工会
协办单位:滁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
滁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单位:安徽滁州技师学院
支持单位: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大赛组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
组委会下设竞赛委员会和赛风赛纪监督组,竞赛委员会设评审组、仲裁组、秘书处。
三、参赛对象
大赛分中职组、高职组、本科组。
(一)中职组: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籍生。
(二)高职组:高职院校(含技师院校)全日制在籍生。
(三)本科组:举办或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生(不含研究生)。
(四)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和开展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的专科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
2025年应届毕业生视同在籍生。
四、参赛方式
(一)由各院校组织学生参赛。每校申报参赛项目不超过5个。举办校赛的院校由学校统一申报,未举办校赛的院校由学校统筹本校项目申报。省赛组委会按收到报名回执表时间顺序确定参赛项目。
(二)选手以团队方式参赛,每个参赛团队的选手为3-5名,其中1人为领衔人。每个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为1-2名。不接受个人单独参赛、跨队参赛。
(三)参赛团队可在校内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组队,不得跨校组队。
五、比赛形式及要求
(一)比赛形式
比赛分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两个阶段。
网络评审以评审《项目申报评审书》(pdf格式)、项目PPT形式进行。《第六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评审书》模板在www.ahszhzjs.org.cn下载。
现场决赛以路演答辩形式进行。
(二)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的选题、核心部分的构思设计、申报评审书的撰写均由学生完成。
2.参赛项目使用他人已经注册的知识产权内容,申报时应注明出处。
3.经审查出现下列4 种情况之一,取消项目或个人参赛资格。项目团队领衔人不符合条件,或项目团队符合条件成员人数少于3 人,取消项目参赛资格;项目团队成员不符合条件,取消该成员个人参赛资格;凡是不符合赛事规定、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不能如实申报相关材料和主动声明引用他人成果的,取消项目参赛资格;已获往届省赛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取消项目参赛资格。
4.赛事系统的项目信息要与项目申报评审书中填写的有关信息一致,如出现信息不一致情况,以项目申报评审书信息为准,该项目信息用于参赛资格审定、证书制作等。
六、材料提交时间、流程
(一)由参赛团队项目领衔人填写《第六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报名回执表》(附件1),将Word版和盖章后的扫描版(pdf格式)发送到ahcxcyds2023@163.com邮箱,申报开通平台账号。
(二)网络评审以《项目申报评审书》(pdf格式)和项目PPT评审为主。项目申报系统于8月16日上午08:00开放,项目申报系统操作指南见附件2。
各组《项目申报评审书》(pdf格式)和项目PPT提交截止时间为10月15日20:00。逾期无法申报。
(三)10月下旬,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网络评审。评审结果在大赛官方网站公示。
(四)依据网评成绩,确定各组前30名入围现场决赛。承办单位推荐1个校级评选优秀项目进入省赛决赛(承办单位所在组有31个项目)。
(五)现场决赛及颁奖仪式拟于11月中旬后举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七、奖项设置
(一)竞赛奖。现场决赛评出一、二等奖,设一等奖14个(承办单位推荐项目所在组为15个)、二等奖16个。高职组、中职组按未进入现场决赛项目数20%比例设三等奖,依据网评成绩评出;本科组设18个三等奖,从未进入现场决赛项目中,依据网评成绩评出。若本科组总申报项目数不足48个,按比例缩减本组各奖项。
(二)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获得一等奖项目的指导教师颁发此奖。
(三)突出贡献奖。表扬在承办、协办、支持省赛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单位。
主办单位为获奖单位(个人)颁发奖牌、奖杯、证书。
依现场决赛成绩,推荐相应项目参加第九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赛)。
八、评审规则
依照《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评分细则》(学生赛道)(附件3)执行。
九、相关事项
(一)大赛不收报名费、评审费。参加现场决赛人员的交通、住宿费自理。
(二)《项目申报评审书》须经学籍所在学校审核盖章,无学校审核意见的,不接受申报。
(三)请各有关院校认真做好参赛项目、参赛人员的资格审查及项目申报等工作,公平、公正推荐优秀项目参赛。
(四)现场决赛时提交《项目申报评审书》中的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原件或加盖院校章的复印件,供评委审查。
(五)按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关于教师赛道、具身智能赛道部署,另行安排相应省级赛事。
十、联系方式
组委会办公室:
刘良彬,0551-62655327(兼传真)、13905604060。
张 艳,0551-62658916、19005601109。
操景宇,0551-62655327、19159012990。
技术保障人员:
孙洪杨,18095655570。
卞翠林,15212797876。
大赛各组项目团队群
附件:1.第六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报名回执表
2.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申报平台操作指南
3.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评分细则(学生赛道)
4.中职组项目申报评审书
5.高职组项目申报评审书
6.本科组项目申报评审书
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社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总工会
2025年8月15日